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9-28
离婚复婚后的财产归属问题需要双方进行协商处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双方婚前或婚后未对财产作出约定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适用法律规定的夫妻财产制度。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采取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制度,明确规定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适用法定财产制。
共同财产的主体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未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两性、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男女双方以及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等不具备夫妻共同财产主体资格。
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合法婚姻缔结之日起,至夫妻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之日止。
共同财产的来源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包括通过劳动所得和其他非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但排除法律明确规定为个人特有财产的和夫妻约定为个人财产的。这里所指的“所得”是指对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要求对财产实际占有。例如,婚前获得的稿费在婚后实际支付时属于个人财产,而婚后承诺但未支付的稿费则属于共同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夫妻一方对共同财产的处分,除另有约定外,应当取得对方的同意。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当均等分割,根据实际需要、财产来源等情况,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人民法院将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以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为原则作出判决。
离婚复婚后的财产归属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并签署一份共同财产协议书。为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双方可以选择到公证处进行公证。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并可以委托专业律师代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