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12-01
在家庭暴力离婚案件中,法院并非一定会支持离婚。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法院首先会进行调解。只有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且夫妻感情已经完全破裂,法院才会准予夫妻离婚。因此,如果法院能够通过调解使夫妻关系恢复和好,或者达成调解离婚的协议,就不会判决离婚。当然,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如果夫妻感情并未完全破裂,一般也不会判决离婚。
当一方在婚姻关系中遭受家庭暴力,并坚决要求离婚时,经过调解无效后,应当准予离婚。然而,并非一次遭受家暴就能立即判决离婚,法院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例如:暴力行为的程度是否达到家庭暴力的标准。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关爱,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因此,如果受害方坚持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一般会认定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且无法修复,从而准予离婚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的规定:
无过错方可以向法院提起家庭暴力离婚赔偿诉讼。家庭暴力离婚赔偿的侵害对象是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物质损害赔偿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与身体、精神受伤有关的费用;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情节、医学鉴定结果等因素进行判断。
在离婚诉讼中,家暴事实并不是法定必须判决离婚的唯一要件。我国采取的是感情破裂原则,而非过错原则。根据法律规定,除了存在家庭暴力这一要件外,还需要满足调解无效的条件,才能认定感情破裂并判决离婚。如果施暴方经过法院调解表示悔过或出具承诺书,同时受害方愿意给予施暴方一次机会,法院可以不判决离婚。
如果夫妻之间的感情确已破裂,可以通过协商一致或由人民法院判决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方因家庭暴力提起离婚诉讼,属于法定的离婚过错情形,可以请求对方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