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2-11-01
根据一般法律规定,离婚财产分割问题的管辖法院一般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离婚诉讼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确定管辖,即原告应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住所地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而经常居住地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如果被告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但有经常居住地,该地人民法院将具有管辖权。如果被告没有经常居住地,且户籍迁出不足1年,则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户籍迁出已超过1年,则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夫妻双方有书面约定,可以按照约定分割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这种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婚前购买的房产属于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通常不会成为离婚诉讼的财产分割对象。
考虑到妇女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以及子女通常选择与母亲生活的情况,离婚财产分割时法律更多地考虑保护妇女和子女的权益。根据这一原则,以下情况应得到照顾:
如果双方都希望获得价值较高的房产,可以通过竞价的方式进行分割。房产归出价高的一方,而另一方则获得相应的货币补偿。
总之,在离婚财产分割问题中,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具有管辖权。如果夫妻双方有约定,可以按照约定分割财产;如果没有约定,可以协商分割或通过法院起诉并由法院判决财产分割。对于婚内共同财产,应遵循平等分割的原则,即夫妻双方各得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