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1-11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签订离婚协议书后,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撤销的。以下是当事人可以撤销离婚协议的情形:
如果一方在离婚时隐藏、转移、买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对方财产,另一方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要求少分或不分。如果一方在协议离婚后发现上述情况,可以在发现之日起计算,在2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男女双方在离婚后的一年内对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诉讼。原告需要证明在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当事人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以对方是法定婚姻过错方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法院应当受理。但如果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时已经明确表示放弃该项请求,或者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一年后提出的,不予支持。
如果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经审查该财产确实属于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以上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撤销离婚协议。
如果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并已妥善处理子女的财产问题,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并领取了《离婚证》,那么婚姻关系就已经正式解除。在这种情况下,一方反悔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不会受理。不过,如果双方愿意,可以办理复婚手续。
如果在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可以在协议离婚后的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但只有在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情况下,法院才会依法判决变更或撤销原财产分割协议,否则法院将驳回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告的要求。
如果离婚协议书没有约定探视时间、子女姓氏等事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法院会根据法律作出判决。
如果离婚后一方发现对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该诉讼权利只能在发现上述行为之日起2年内行使。
总之,离婚协议一旦签订并正式生效后,原则上是不能撤销的。但如果发现对方存在转移财产的行为,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