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1-18
夫妻离婚后,是否需要共同偿还债务,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离婚时,只有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需要共同承担,而个人债务则无需共同承担。
以下债务一般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以下债务一般被认定为夫妻个人债务: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债务通常被视为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共同承担。然而,如果夫妻一方的债务用于个人开销而非家庭支出,则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无需共同承担。需要注意的是,证据是关键,如果没有书面证据,一般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视为共同债务。
当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时,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法院将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经济能力以及照顾女方和直接抚养子女的原则,判决双方按一定比例承担债务,或让经济能力较强的一方单独承担债务。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判决确定的只是双方各自承担债务的份额,仅对双方具有内部效力,并不能因此认定法院的判决将连带债务变更为按份债务。
离婚后,一方因清偿超过自己应承担部分的债务给付额,导致另一方免除对债权人的清偿责任,有权向另一方请求偿还各自应承担的部分。这即为连带债务人之间的求偿权。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在离婚时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因为双方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存在分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严格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理确定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