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14
一般来说,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离婚起诉后多久开庭。然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在离婚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审理。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可以由本院院长批准延长六个月,如果还需要延长,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离婚案件的,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审理。
因此,当事人起诉离婚后,如果适用简易程序,通常会在三个月内开庭;如果适用普通程序,则在六个月内开庭均不违法。但是,如果法院面临审理期限的压力,可能会选择当庭判决,一般情况下法院不会这样安排开庭时间。
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具体情况如下:
一般情况下,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其中,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如果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则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则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没有经常居住地,则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以下情况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不在中国领域内居住;被告下落不明或者被宣告失踪;被告在劳动教养中;被告被监禁。
如果配偶是非文职军人,自己不是军人,则应到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如果配偶是文职军人,则应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双方都是军人,则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不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则应由原告或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在日常生活中,离婚的方式主要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如果双方不同意离婚或在离婚过程中发生纠纷,可以选择诉讼方式。但是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至于具体何时开庭,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