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5-0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夫妻一方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可以离婚。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了以下情况:
一方在婚前为了稳定婚姻,隐瞒了自己的精神病情,但在婚后,病情并未得到治愈,甚至可能变得更加严重。
一方在婚前已知对方患有精神病,但仍然选择与其结婚。
一方在婚前没有精神病史,但在婚后突然患病。经过多次诊治,病情无法控制,并经医院诊断为无法治愈的精神病。
只要符合上述情况之一,无论婚姻的另一方是否知道精神病的存在,都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或达成协议离婚。
精神病人将成为被告。法院会为患精神病的被告指定代理人,以更好地保护其权益,尤其是财产权益。法院将根据当事人的婚姻状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离婚,被指定的代理人无权代表被告表达离婚意愿。
对于婚前隐瞒病情且婚后病情未治愈的情况,应考虑准予离婚;对于原本夫妻感情较好、婚姻多年且育有子女的情况,应指出夫妻间有相互扶助的义务,进行思想工作,以不离婚为宜。如果确实是久治不愈,事实证明夫妻关系无法维持,经对方、亲属以及有关单位安排好患病方的生活和医疗等问题后,可以准予离婚。
精神病患者通常没有经济来源和劳动能力,丧失就业机会,生活无保障。离婚可能导致患病方生活更加困难。非患病方在离婚时应在财产分割和经济扶助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这不仅是人道主义的倡导,也是社会公序良俗所鼓励的。精神病人的一方应支付一定的经济帮助款项或提供一定的财产。在审判实践中,法院常常会判决无病一方给予对方一定的经济补偿。补偿数额应综合考虑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一方收入、家庭经济状况、经济能力和子女负担等因素来确定。
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可以申请到法院离婚,对于精神病是否可以离婚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是婚前隐瞒精神病史的情况,是可以离婚的,但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