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2-08-23
根据遗产继承的方式,遗产的分割取决于遗嘱或法定继承。如果有遗嘱,遗产将按照遗嘱要求进行分割;如果是法定继承,继承人将协商分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了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在继承开始后,应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办理;如果有遗嘱,按照遗嘱继承或遗赠办理;如果有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办理。
2.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了遗产分配的原则。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当均等继承遗产。对于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条件但未尽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不分或少分。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进行不均等分配。
对于无人继承且无人受遗赠的遗产,首先应当用于支付丧葬费用和清偿死者生前的债务,同时应适当补偿对死者生前尽过一定照料责任的人。剩余的遗产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归属:
1. 如果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遗产归属于其所在的集体所有制组织。
2. 如果死者生前是全民所有制组织成员、城镇无业居民或个体劳动者,遗产归属于国家。
需要说明的是,无人继承且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其转移不按照继承遗产的程序进行,而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无主财产的程序进行转移。关于如何认定无人继承且无人受遗赠的遗产为无主财产的案件,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套完整的程序。
首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向遗产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该法院应予受理。无论是法人、其他组织还是个人申请认定无人继承且无人受遗赠的遗产为无主财产,都必须提出书面申请书,并在申请书上明确财产的种类、数量以及认定无人继承且无人受遗赠的遗产为无主财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