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2-07-13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债务离婚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并不一定有义务还清该笔债务。如果这笔债务没有用于夫妻家庭的日常生活,那么它就不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此外,如果一方能够证明出借人与借款人明确约定该债务为个人债务,那么它也不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因此,如果不是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后的配偶也不一定需要承担偿还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
根据《民法典》,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并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情况除外。
1. 约定共同承担
如果在协议离婚时双方约定了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承担,或者对共同债务的承担没有明确约定,那么该债务应由原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在审理中,应将原夫妻双方列为共同被告,并判决二被告共同偿还债权人的债务。执行时,可以对二被告中的任何一方进行执行。当该被告偿还全部债务后,他有权要求另一被告承担相应的债务份额。
2. 协议分担
如果在协议离婚或法院调解离婚中对债务的承担进行了分担,即由原夫妻双方各自负责其中的一笔或几笔债务,那么该债务应由约定的偿还人归还,但原配偶一方对此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在审理中,可以将原夫妻双方列为共同被告,也可以将约定的偿还人列为被告,而将其原配偶列为第三人,并判决约定的偿还人偿还债务,由其原配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处理方式仅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离婚形式必须是协议离婚或法院调解离婚,不适用于法院判决离婚;二是对某一共同债务偿还人作了明确约定。
这是因为:
1) 共同债务具有不可分割性,除非经债权人同意或法律规定,否则不能将共同债务改变为个人债务。虽然原夫妻双方在离婚时经过协商对债务承担作了约定,体现了双方的真实意愿,但这并不能改变该债务的性质。
2) 应该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目前,一些离婚案件中存在有意或无意地规避法律、逃避债务的现象。在离婚时,将共同财产全部归给一方,而将绝大部分或全部债务由另一方承担,导致债权人无法按时或全部收回合法债权。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3) 对于债权人而言,约定共同债务的承担方式是一种内部约定,除非债权人同意,否则不能发生债权债务的转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夫妻共同债务如何分配,债权人作为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方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