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6-14
根据法律规定,经过合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因此,单方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违约方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或其他形式的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时,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履行其债务。
民法典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期限进行了规定。如果法律或当事人约定了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在期限届满后当事人不行使该权利,则该权利消失。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对方在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解除权,则该权利也消失。
当事人主张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解除的效力从通知到达对方时开始生效。如果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当事人一方认为合同解除条件已经满足时,并不意味着合同自动解除。该当事人可以通过通知方式解除合同,将解除合同的主张通知对方当事人。合同解除的效力从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时开始生效。因此,通知是解除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
对方当事人有权对合同解除提出异议。异议可以涉及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