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05-19
在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对于确实难以达成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的个别情况,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
经依法批准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发布征收土地公告,公布征收范围、征收时间等具体工作安排。对于个别未达成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的情况,应当作出征地补偿安置决定,并依法组织实施。
土地征收是一种行政行为,由有权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在土地征收法律关系中,征地方与土地被征收的集体组织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下,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土地,无需被征收土地的所有人同意。被征收土地的集体组织必须服从。
土地征收行为是由有权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不是基于双方自愿和一致的民事行为。土地征收和其他行政行为一样,都是由行政机关行使法定职权的行为。征地属于行政行为,可以对其申请行政复议和起诉。
土地征收是为了满足国家的公共利益需要。公共利益指的是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国家依法征收土地的唯一原因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
土地征收必须以补偿为必备条件。在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国家应当对被征地的农民集体和享有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农民进行补偿。补偿应当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