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怎样对精神病鉴定程序进行监督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2-05-18
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强制医疗案件,发现公安机关对涉案精神病人进行鉴定违反法律规定,具有: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资质的;鉴定人不具备法定资质或者违反回避规定等情形,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关于检察院怎样对精神病鉴定程序进行监督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检察院对精神病鉴定程序的监督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四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对精神病鉴定程序进行监督,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进行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在必要情况下,检察院可以询问鉴定人并制作笔录,或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1. 要求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情况
检察院可以要求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情况包括:
- 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资质;
- 鉴定人不具备法定资质或违反回避规定;
- 鉴定程序违反法律或有关规定,鉴定的过程和方法违反相关专业规范要求;
- 鉴定文书不符合法定形式要件;
- 鉴定意见没有依法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
- 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
2. 法定精神病人鉴定程序
根据法定程序,精神病人鉴定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 中心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完整、规范的鉴定报告。
- 在实施鉴定前,鉴定人应预先阅卷,了解案情,并进行必要的核实。对疾病的诊断必须明确,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和因果关系的评定必须准确。
- 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由办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员主持,参与鉴定的人员不少于三人(其中鉴定人不少于两人)。
- 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后,参与鉴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意见。如果存在不同意见,应记录在案。
- 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以《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的形式作出,并经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本中心公章后生效。
- 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应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将《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送达委托机关或鉴定申请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