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5-21
在离婚诉讼中,有一种误区认为,谁先提出离婚谁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然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时,可以通过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应当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且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应当准予离婚。因此,提出离婚的一方并不会因此吃亏。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只要一方有婚外情,就可以离婚。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除了婚外情外,还有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如重婚或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因此,仅仅有婚外情并不是唯一的离婚理由。
有人错误地认为,夫妻分居满2年就可以离婚。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分居满2年是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一种情形,但并不是说满2年就可以自动离婚。在离婚诉讼中,法院仍然需要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才会准予离婚。
在离婚诉讼中,有些人存在对产权登记的认识误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不成,法院会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同时,对于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在离婚诉讼中可以通过转移财产或隐匿财产来规避财产分割。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法院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对该方进行少分或不分的处理。如果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在离婚诉讼中,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可以获得青春损失费的赔偿。然而,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离婚时只有在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无过错方才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大过错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行为。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不同意离婚,对方就无法离婚。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时,可以通过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法院应当准予离婚。因此,即使一方不同意离婚,对方仍然有权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在离婚诉讼中,有些人存在对小孩抚养的误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如果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具体的费用和期限可以由双方协议,如果协议不成,可以由法院判决。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一旦离婚了,对方就不能再找自己。然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然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即使离婚了,双方仍然需要在子女的事务上保持联系。
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方被称为原告,被诉方被称为被告。在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享有诉讼权利,并承担诉讼义务。
审理是指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并进行调查工作,直到做出判决。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分为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和开庭审理三个阶段。
根据庭审情况,法院应当再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即行宣判。人民法院的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如果当庭宣判,应当在十日内进行送达判决书;如果定期宣判,宣判后即发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