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2-02-28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遗产是根据法定继承来分配的,那么遗产将平均分配给法定继承人,或者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分配。如果遗产是根据遗嘱继承来分配的,那么将按照遗嘱的要求进行分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在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一般应当均等分配。对于有特殊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对于曾尽过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获得多份。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但未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不分或少分。继承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不均等分配。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公民可以根据本法的规定立遗嘱来处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多人继承。公民还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予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遗产继承纠纷是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对继承权和遗产分割引起的争议。
(1) 对于争议继承顺序的纠纷,应根据民法典关于法定继承顺序的规定进行处理。
(2) 夫妻、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如果存在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权继承。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继承人才可以享有继承权。
(3) 对于争议遗产继承份额的纠纷,应优先考虑未成年人和无劳动能力人,遵循男女平等原则,考虑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生前尽过的义务以及继承人自身的实际情况。
(4) 对于与遗嘱继承有关的纠纷,首先需要确定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果遗嘱中取消了未成年人或其他无劳动能力人的法定继承份额,那么这部分遗嘱内容将被视为无效,不予承认。
(5) 无论如何,当出现纠纷时,当事人应互相谅解和妥协,并进行协商一致。如果分歧太大,无法调解,任何当事人都可以起诉,由法院进行公正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