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摹仿或者翻译驰名商标的判定如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商标保护法律知识

复制、摹仿或者翻译驰名商标的判定如何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16

 
191813
当前社会,商标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之一,是受法律保护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商标权的情形是非常多的,那么,复制、摹仿或者翻译驰名商标的判定如何?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复制、摹仿或者翻译驰名商标的判定标准

1. 复制

复制是指系争商标与他人驰名商标完全相同。

2. 摹仿

摹仿是指系争商标抄袭他人驰名商标,沿袭他人驰名商标的显著部分或者显著特征。

驰名商标的显著部分或者显著特征是指驰名商标赖以起主要识别作用的部分或者特征,包括特定的文字或者其组合方式及字体表现形式、特定图形构成方式及表现形式、特定的颜色组合等。

3. 翻译

翻译是指系争商标将他人驰名商标以不同的语言文字予以表达,且该语言文字已与他人驰名商标建立对应关系,并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或者习惯使用。

4. 混淆、误导可能性的判定

混淆包括以下情形:

(1) 消费者对商品/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认为标识系争商标的商品/服务系由驰名商标所有人生产或者提供;

(2) 使消费者联想到标识系争商标的商品的生产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与驰名商标所有人存在某种联系,如投资关系、许可关系或者合作关系。

误导包括以下情形:

(1) 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系争商标与他人驰名商标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而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

(2) 系争商标的注册使用可能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

(3) 系争商标的注册使用可能不正当利用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

混淆、误导的判定不以实际发生混淆、误导为要件,只须判定有无混淆、误导的可能性即可。

混淆、误导可能性的判定,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各项因素:

(1) 系争商标与他人驰名商标的近似程度;

(2) 他人驰名商标的独创性;

(3) 他人驰名商标的知名程度;

(4) 系争商标与他人驰名商标各自使用的商品/服务的关联程度;

(5) 其他可能导致混淆、误导的因素。

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驰名商标的审理标准

法律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商标法》第十四条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 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 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 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 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 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条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商标评审过程中产生争议时,有关当事人认为其商标构成驰名商标的,可以相应向商标局或者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认定驰名商标,驳回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商标注册申请或者撤销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商标注册。有关当事人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其商标构成驰名商标的证据材料。

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其商标是否构成驰名商标。

延伸阅读
  1. 浙江金华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恶意注册域名侵犯驰名商标,被告应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2. 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管辖
  3. 著名商标申请的好处
  4. 摹仿翻译他人驰名商标的法律责任
  5. 商标驰名的证据

商标法热门知识

  1. 商标转让费用的计算方式
  2. 特许经营合同
  3. 商标注册程序及侵权赔偿
  4. 商标侵权维权的法律程序
  5. 法律对商标撤销的规定
  6. 商标转让不予核准的处理方法
  7. 公司设立时的商标权处理原则
商标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