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判决书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判决书法律知识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判决书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6-29

 
18633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公共场合看到有不同的人在乞讨,有的是真的乞者,而有些却不是,这当中大部分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大众的同情心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甚至暴力致残乞讨。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法律解析

一、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概念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乞讨的行为。

二、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客体

本罪的犯罪客体包括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其行为不仅侵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对社会管理秩序造成混乱。其中,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主要方面。

2、犯罪客观方面

在客观方面,行为人采取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和未成年人进行乞讨。

3、犯罪主体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单位不属于本罪的犯罪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

组织乞讨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在组织未成年人和残疾人进行乞讨,且希望产生危害社会后果。

三、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客观表现

本罪的客观表现为行为人采取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和未成年人进行乞讨。具体而言,本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组织未成年人和残疾人乞讨的行为。

组织未成年人和残疾人乞讨是一种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构成组织乞讨罪的实施行为通常表现为行为人的组织、策划和指挥行为。组织在此处指的是将分散的乞讨人员集中起来控制,并在乞讨活动中起到组织作用。

2、采用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未成年人和残疾人乞讨。

本罪特别要求行为人的组织手段是暴力或胁迫。然而,在理解组织行为与暴力、胁迫之间的关系时需要澄清一些问题。是组织行为伴随着暴力、胁迫的方式,还是暴力、胁迫本身就是组织行为的表现方式。对于这一点,法条规定比较模糊,需要进一步解释明确。

3、被组织乞讨的对象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并且人数应为多人。

关于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具体界定,已在犯罪客体部分进行了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就被组织乞讨的人员数量而言,虽然法条只要求组织残疾人或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乞讨,并没有明确要求被组织乞讨的人员必须是多人。然而,从立法原意来看,组织乞讨活动将分散的个体集合起来,不仅可以扩大乞讨队伍,使乞讨活动规模化,还容易演变成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增加社会危害性。

延伸阅读
  1. 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
  2. 车祸受伤是否可申请精神赔偿
  3. 家人被私闯民宅怎么处罚
  4. 不交纳诉讼费用与诉讼费用的免交的案件有哪些
  5. 法律规定

刑事文书热门知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2. 自诉案件代理词撰写要求
  3. 自诉案件的受理程序
  4. 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辩护词
  5. 意外伤害公诉书
  6.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
  7. 第一审刑事裁定书适用于哪些案件
刑事文书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