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当事人遭受家庭暴力时,其亲属有权向相关部门投诉。这些部门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
根据该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加害人或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求助。一旦这些单位接到家庭暴力的投诉、反映或求助,必须给予帮助并进行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时,单位和个人如果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根据该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如果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其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当遭受家庭暴力的一方提起离婚诉讼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根据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中,无过错方可以要求有过错方进行家庭暴力离婚赔偿。
家庭暴力离婚的赔偿主要涉及人身损害,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在家庭暴力的情况下,物质损害主要包括因身体和精神受伤导致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精神损害是一种主观感受,难以精确计算,只能依靠法官根据其主观恶意、情节、常理、医学鉴定等因素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