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可不可以在婚内财产分割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5-0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夫妻感情破裂时要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之前,要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认定,那么离婚可不可以在婚内财产分割?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在婚内对财产归属进行约定。如果双方在婚内进行了财产约定,并在离婚时按照约定分割财产,这些约定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这些约定可以是夫妻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适用法律中关于财产归属的规定。
财产约定的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夫或妻一方所负的债务,如果第三人知道了这个约定,那么这些债务应当由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来偿还。
离婚时的共同财产处理
在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可以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不成立,那么人民法院会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以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来进行判决。此外,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所享有的权益等,也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婚内财产约定的无效情况
财产归子女的约定
很多伴侣在婚内财产约定时,会考虑到子女的抚育问题,约定将一部分财产归子女所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做了这样的约定,但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掌控。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约定并没有履行赠与的要件,因此无效。在实践中,这种无效约定非常常见,最终都被认定为无效。
不动产归一方但未办理产权变更
有些人会将婚前的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上并未办理产权变更手续。这也属于未完成的赠与行为。当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法律确认。
限制离婚自由权的约定
在婚内财产协议中,有时会约定“谁提离婚,谁净身出户”的规定,以期望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提出离婚,而全心全意经营婚姻。然而,这种约定往往被认为限制了离婚自由权,因此被认定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