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02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财产制度可以采取法定财产制或约定财产制两种形式。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适用法定财产制,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根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我国《婚姻法》第41条明确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的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的规定,债权人如果主张权利是基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而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5条的规定,如果离婚协议、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做出处理,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如果一方已经承担了共同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并基于离婚协议或法院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法院应当支持。
因此,离婚协议中对债务的分割只对夫妻双方产生法律效力,而不能用来对抗债权人,不具有对外法律效力。债权人仍然可以通过将夫妻双方作为共同被告来主张自己的债权。
在离婚协议中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时,需要明确共同财产的具体数目,并遵循法定的分割手续。
在离婚协议中涉及到子女问题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抚养方式,合理确定抚养费,并确定探视方式等。
在离婚协议中涉及到债权债务问题时,需要明确共同债权债务的性质,确定双方承担债务的比例,以及行使债权和履行债务的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