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11
在认定某商品是否知名时,不可能有具体的标准,因为促成商品知名的因素非常复杂。因此,《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下简称《规定》)第4条的“反推规则”成为了认定某商品是否知名的适用空间很大的标准。根据该规则,只要某种商品的名称被他人假冒或仿冒,并且能够导致购买者误认,该商品即可被认定为知名商品。邵*东先生在《竞争法教程》一书中指出:“这项规则更像是一项证据规则,旨在减轻受害者举证责任或执法机关查证负担,而不是揭示了知名商品的本质特征。”
相对于消极标准的“反推规则”,《规定》第3条第1款可以被视为认定知名商品的积极标准。该规定要求相关商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为相关公众所知悉。这里的“市场”包括相关产品市场和相关地域市场,而“相关公众”指的是在相关地域内与该商品发生或可能发生交易关系的特定主体(主要是消费者,但不仅限于消费者)。由于该标准涉及的各要素在实践中存在较大的人为操作可能性,因此在理论上备受争议。因此,将积极标准和消极标准结合起来使用才是合理的。
有权对知名商品进行认定的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如我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法院)。司法机关的认定通常是被动的,需要具体个案的唤起。只有当受害人请求司法机关主张权利时(主要是民事权利,但不限于追究民事责任),司法机关才能对相关特定商品是否为知名商品进行判断。司法机关的认定结果并不具备普遍的效力。
行政机关不仅可以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做出类似的认定,还可以定期认定并公布本地区的知名商品及其特有名称。这样的认定结果具备普遍的效力,甚至使得该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具备了权利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