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如何应对医疗纠纷,遇到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应该怎么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赔偿 > 其它医疗事故赔偿知识法律知识

患者如何应对医疗纠纷,遇到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应该怎么做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0-27

 
134985
发生医疗纠纷后,许多患者因为接受不了医疗纠纷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借此大肆吵闹,甚至借机敲诈勒索。那么,患者如何应对医疗纠纷,遇到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出谋划策。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患者维权途径的规定

当患者或其家属认为医疗机构的行为侵害了患者的人身健康时,他们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协商解决

协商解决是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首先要采取的维权方式。这种方式程序简单、处理速度快,一旦达成协议,医疗机构的赔偿也会迅速进行。然而,协商解决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医疗机构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及其医护人员的行为构成医疗事故,即使意识到错误,也会考虑赔偿和行政处分等因素而不承认。
  2. 患者与医疗机构对于患者人身损害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构成何级别的医疗事故以及医疗机构在患者人身损害中的责任等问题存在分歧。此时,双方需委托医疗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协商赔偿数额。
  3. 患者在采取协商解决方式时需要注意,医疗行为和医疗事故索赔涉及医疗和法律两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一般患者难以掌握索赔的标准。因此,在签署医疗事故处理意见书前,患者应充分考虑相关问题,明确索赔范围和数额,并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医疗纠纷解决的另一种途径。虽然卫生行政机构与医疗机构存在上下级关系,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卫生行政机构的作用定位于居中调解和对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当患者认为卫生行政机构会偏袒医院,忽视了卫生行政部门的作用。实际上,卫生行政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外,还应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于无法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应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申请书应详细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事实、请求和理由。当事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自身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行政调解时应本着当事人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在采取这种方式维权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 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因为医疗行为和医疗事故索赔涉及医疗和法律两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2. 要防止卫生行政机构怠于行使职责,耽误处理医疗纠纷的时间,损害当事人的权益。同时,也要防止卫生行政机构超越职能,以行政强制命令双方接受调解意见。当事人应及时结束行政调解,采取司法诉讼解决。

司法诉讼

司法诉讼是当人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采取的最后维权手段。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义务应承担民事责任。对于因过错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的行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当人们的身体受到侵害时,当事人有权提起诉讼,要求法律保护权益。

然而,在医疗纠纷的诉讼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举证责任的倒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医疗事故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医疗机构应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患者的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医疗过错。如果无法证明,则医疗机构将承担败诉的责任。

延伸阅读
  1. 医疗纠纷起诉状
  2. 尸体检验的时间限制
  3. 医疗事故致死起诉流程
  4.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5. 构成一级医疗事故的要素

医疗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
  2. 医疗事故后的调解方式
  3. 医疗事故住院期限及赔偿
  4. 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5.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
  6.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7. 一、打架赔偿标准的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医疗事故赔偿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等级确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