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制剂事故有哪些,怎么鉴定药品制剂造成的医疗事故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其它医疗事故鉴定知识法律知识

药品制剂事故有哪些,怎么鉴定药品制剂造成的医疗事故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02

 
134225
医疗事故,不仅是发生在医疗手术的过程中,也可能因为医疗器械或者医疗药品而发生事故。那么,药品制剂事故有哪些,怎么鉴定药品制剂造成的医疗事故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答疑解惑。

药品制剂事故的分类及鉴定

一、药品制剂事故的分类

药品制剂事故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未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导致药品、尤其是注射剂污染,投入临床使用后,造成不良后果。
  2. 未遵循制剂配方复核的规定,导致制度质量不合格。
  3. 制剂管理制度不健全,将上述药品及其原料与一般药品混放,将内服药与外用药混放。
  4. 质量检查不严格,未经质量检查或不按规定程序制剂,将不合格药品发至临床现象。

二、药品制剂事故的鉴定

以下情形可认定为药剂科医疗事故:

  1. 因将标签不清或无标签的药品发出而引起严重后果。
  2. 借故推诿、拒发急救急需药物,影响抢救造成严重后果。
  3. 不认真贯彻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不严格管理制度,乱发麻醉药品,导致患者成瘾或引起不良后果。
  4. 因不负责、撤离岗位延误发药时间,影响病人及时抢救。
  5. 不遵守操作规程,错配处方,贴错标签,异药混装,导致患者严重后果。
  6. 因制剂质量问题,如质量不合格,药品受到污染等,造成患者严重后果。
  7. 工作人员已尽职尽责,但因技术水平所限或缺乏基本知识,在药品制剂、调配和发放过程中失误,明显损害患者身体健康,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认定为四级医疗事故。
  8. 病员用药后可引起严重后果的药物,从药房窗口错发使用,明显损害患者身体健康,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认定为四级医疗事故。
  9. 凡在工作中由于技术或责任原因发生了错误,虽给病员造成一定痛苦,但经积极抢救后功能基本恢复未造成严重后果,可认定为四级医疗事故。

此外,对于由配发商品药物或外单位供应的制剂使用后发生问题,经鉴定确系药物引起的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患者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追究医院或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民事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方式
  2. 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的区别
  3. 九级伤残医疗事故赔偿多少钱
  4. 医疗事故九级伤残赔偿多少元
  5. 广东工伤鉴定等级赔偿多少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
  2. 耳聋职业病鉴定后是否可办理残疾证?
  3.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
  4.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
  5. 法院是否有权强制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6. 医疗纠纷解决程序
  7.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