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的期限有什么限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鉴定的期限有什么限制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21

 
133791
发生医疗事故是我们都不想看见的,发生医疗事故有些人会选择诉讼来解决,医疗诉讼需要医疗事故鉴定,那么医疗事故鉴定的期限有什么限制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疗事故鉴定期限的限制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和要求

医疗纠纷涉及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必须了解鉴定的程序和要求,以确保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医学会作为鉴定的组织者,医患双方作为鉴定的参与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要求之一是时效。

患方的时效要求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患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根据民法通则的解释,所谓“应当知道”指的是在客观上存在知道的条件和可能,不管当事人实际上是否知道,均推定为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应当自此时计算诉讼时限。因此,患方如果在接受了医学治疗后发现问题,怀疑与治疗有关,就应当及时与医院沟通或请教相关专家,以免错过了依法解决问题的时限。

卫生行政部门的时限要求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当事人申请的1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符合规定予以受理的,要在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医学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规定不予受理的,也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患方向卫生局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至多在十五天内,一定能收到卫生局的答复。此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还规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有异议而申请再次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天内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学会的时限要求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负责组织鉴定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在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举行鉴定所需的材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医学会应当在自收到材料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医患双方的配合要求

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医患双方需要共同配合。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材料。

鉴定期限的设想

根据上述每一个环节的时限,可以设想:如果一切都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来做,由向卫生局提出申请到取得鉴定书,最长的时间是75天。一般来说,卫生局都不会等到时限的最后一天才交医学会鉴定的。医学会接到卫生局的委托后,一般第二天就通知双方交材料,并通知申请方交纳鉴定费。一旦收齐材料,医学会便在3日内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出参加鉴定的专家。为了给专家充足的时间审阅材料,一般安排在抽签后的一个月内组织鉴定。总之,在以往的实际操作中,基本上在双方交齐材料的三十五天左右就能把鉴定结论交给委托方(卫生局或法院)。然而,如果医方或患方未能按时交齐鉴定所需的材料,就会导致整个鉴定时限的延长。因此,申请鉴定的人和另一方的参与者必须严格遵守鉴定的时效规定。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分类及程序
  2.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方式
  3.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
  4.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
  5. 原告刘某主张医疗事故责任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
  2. 如何启动医疗损害重新鉴定
  3. 耳聋职业病鉴定后是否可办理残疾证?
  4.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
  5. 法院是否有权强制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6. 医疗纠纷解决程序
  7. 构成医疗事故的四个条件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