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医疗刑事处罚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12
前段时间有个段子,大概意思是办一个精神病证明,犯了事就甩出这个证明,就没人敢找你麻烦。这是真的吗?强制医疗刑事处罚是什么意思?在法律上有没有相关规定?现在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刑事诉讼法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规定
一、强制医疗对象的限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4条的规定,对于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经过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且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强制医疗。这一规定明确了强制医疗对象的条件:1. 必须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2. 由于精神病无法负刑事责任,无法判刑。3. 存在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情况。4. 具备以上条件的并不一定会被关押,只是可以进行强制医疗。5. 没有实施暴力行为的“执拗型精神病者”不属于强制医疗范围。这一规定完全防范了政府滥用强制医疗关押持不同意见者,使精神病院不会变成收容所。
二、强制医疗决定由人民法院作出
过去,关押精神病人的决定由派出所做出,这容易导致错误关押的情况。新《刑事诉讼法》从程序上保证了公民不会被错误关押。1. 公安机关发现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精神病人,不能直接将其送往精神病院,而是应当出具强制医疗意见书,并移送人民检察院。2. 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或者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精神病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3.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出强制医疗决定。4. 人民法院受理强制医疗申请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5. 人民法院审理强制医疗案件时,应当通知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若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自2013年起,没有律师的辩护,没有法院的决定,任何政府机关都无权将公民关押入精神病院。程序正义既是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也是防止冤案的保证。与我国先前实行的收容审查、收容遣送、收容教育、收容教养、强制戒毒制度相比,新的规定更加文明。
三、被强制医疗对象的救济程序
没有规定救济程序的权利是一句空话。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强制医疗一方的救济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四、强制医疗的非处罚性质,治愈后应及时出院
强制医疗并非惩罚性措施,而是为了医疗目的。对于精神病人的强制措施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医疗。一旦治愈,应及时出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8条的规定,强制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被强制医疗的人进行诊断评估。对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的人,应及时提出解除意见,并报请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院批准。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有权申请解除强制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