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回避制度"的嬗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法律知识

议"回避制度"的嬗变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0-05-25

 
122267
回避制度古已有之。回避,在新编的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五版)里有两种解释:让开,躲开;司法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由于与案件或案件有关当事人有厉害关系,或者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而不参加该案件的诉讼活动。其实,不论从历史和现实具体情况来看,这两种解释都是不太科学的。

从一些电视剧电影中,或者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代州县衙门的大堂两边,无一例外都写有“肃静”,“回避”等醒目字样的虎头牌。那是封建政权至高权利和神圣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用来警戒和威慑老百姓的工具。而大老爷们之所以坐在这个大堂上,远离普通的人群恐怕也是回避的结果。

回避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政治进步的象征之一。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早在人类文明最初发祥的夏商和周时期,统治阶级任用官员的主要依据不是才能,而是看他们与统治者(君-子等王族)的血缘关系之亲疏远近。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一些有远见有作为的君主开始做了一些在执政用人方面的探索,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以“用人唯贤”来补充以往“用人唯亲”的不足。随着形式的发展,这种制度也越搞越精细化,逐渐完善,使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下层人民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它开了我们国家用人方面回避制度的先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回避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这是回避制度的萌芽和确立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到来,私有经济和商品经济都产生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但这同时也是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的社会大变革大一统时期。各诸侯国要想站住脚跟并取得霸权,就必须“招贤纳士”,吸引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服务,这样的话就必须对本宗族成员的任用进行一定的限制,以便保证国家生有力量的强大,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实力。这遂成为自两汉开始形成的任官回避的先河,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湖笔制度的萌芽。

在秦国,商鞅推行的变法中也明确规定皇亲国戚不建战功不能入宗室官籍,这有力地限制了亲属为官,对提高封建官员队伍的素质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汉代,许多的布衣也得以出将入相,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进步。汗出统治者在吸取了强-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时,用人制度方面也采取了更严密的回避制度,其规定有:“宗室不宜点三河”(三河即王畿周围的地方,天子脚下,具体指东河,内河,南河),“王国人不得宿卫”等。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对其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延伸阅读
  1. 工资福利需兼顾社会分配公平
  2. 丧葬补助金
  3. 剥夺政治权利在缓刑中的适用
  4. 非法传教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
  5. 企业悬空金融债务的对策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的法律依据及行使条件
  2. 刑事诉讼中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
  3.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处理办法
  4. 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数量限制
  5. 什么叫刑事辩护,概念是什么
  6. 亭湖刑事犯罪辩护律师多少钱
  7. 探索刑事辩护律师的权益?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