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回避复议期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法律知识

申请回避复议期限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0-05-25

 
122145
申请回避是当事人的一种权利,如果当事人发现审判人员及其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是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回避的,这样可以防止审判的不公正。有的朋友就会疑惑,申请回避复议期限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申请回避复议期限

回避复议的期限一般应当在三日内。

申请回避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该法条规定了法院作出回避决定的期限,也明确了法院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均为当事人提出申请的三日内,但该法条并没有明确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期限,只规定了“接到决定时”,因为规定不明,很可能造成法官在适用过程中产生随意性,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是需对“接到决定时”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该规定不明给审判实践带来困惑。笔者所在法院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一起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对审理该案的审判员申请回避,法院在开庭前作出决定,驳回了当事人的回避申请,但没有告知当事人应该在什么时间提出复议申请,当事人直到在开庭时才对决定申请复议,法院此时也没有马上作出复议决定,被申请回避的审判员因此不停止参与案件的审理,为此,当事人在庭审中不配合进行法庭调查,而是花大量时间在陈述审判员应该回避的事实及理由,导致庭审难以进行。在这过程中,法院的做法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当事人对法官的不信任,影响了司法效率和公信力。

二是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期限不宜过短,“接到决定时”如果是指当时或者当日,不利于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法院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是经过审查相关证据或者当事人的陈述,查清是否有回避的法定事由之后才做出决定的,因此掌握相关事实是作出决定的前提,当事人想要推翻该决定,必须提交新的证据证明,而要让当事人在“接到决定时”立刻或当天就拿出新的证据几乎就不可能,即使当事人当天能提出复议申请,最大的可能就是再次被驳回。因此,对“接到决定时”的理解不应该是当时或者是当日。

三是对“接到决定时”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期限不宜过长。申请回避是诉讼当中的一个程序问题,是否应当回避的相关事实相对与其他问题较容易认定,如果将申请复议的期限设定得过长,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综上,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为了法院更好地开展工作,笔者认为应该明确规定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期限,个人认为规定当事人若对回避决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决定之日起三日内申请复议较为合适。

延伸阅读
  1. 行为保全裁定申请复议的期限
  2. 行政复议后的行政赔偿程序
  3. 一、公证书样本的构成要素
  4. 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
  5. 基本案情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的法律依据及行使条件
  2. 刑事诉讼中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
  3. 刑事案件的和解问题及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4. 什么叫刑事辩护,概念是什么
  5. 辩护律师大概要多少钱
  6. 探索刑事辩护律师的权益?
  7. 律师辩护费要多少钱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