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10
危害公共安全案
资助恐怖活动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对于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应当立案追诉。资助的定义包括为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筹集、提供经费、物资或者提供场所以及其他物质便利的行为。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包括预谋实施、准备实施和实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
走私假币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对于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虚报注册资本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对于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 超过法定出资期限,实缴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 超过法定出资期限,实缴注册资本达到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仍虚报注册资本,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 造成投资者或者其他债权人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 两年内因虚报注册资本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报注册资本的;
- 向公司登记主管人员行贿的;
- 为进行违法活动而注册的。
- 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对于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 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 造成公司、股东、债权人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 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
- 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 两年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 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 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对于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 发行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 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 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 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 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对于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 造成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 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 未按照规定披露的重大诉讼、仲裁、担保、关联交易或者其他重大事项所涉及的数额或者连续十二个月的累计数额占净资产百分之五十以上的;
- 致使公司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被终止上市交易或者多次被暂停上市交易的;
- 致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公司、企业骗取发行核准并且上市交易的;
- 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或者将盈利披露为亏损的;
- 多次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多次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的;
- 其他严重损害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妨害清算案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对于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 隐匿、故意销毁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依法应当向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有关主管部门等提供而隐匿、故意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
-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虚假破产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对于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 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承担虚构的债务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
-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 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情形。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对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对于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个人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条,对于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为亲友非法牟利案
为亲友非法牟利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对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非法牟利,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 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 使其亲友非法获利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 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 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对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 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 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金融机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失职被骗案
对于金融机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一百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需要注意的是,本条规定的“诈骗”指的是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犯罪,不以对方当事人已经被人民法院判决构成诈骗犯罪作为立案追诉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