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如何从源头防范冤错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审查法律知识

全国两会:如何从源头防范冤错案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0-05-25

 
119762

【案例简介】

陈满故意杀人放火案、陈夏影绑架案、钱仁风投放危险物质案、许金龙等4人抢劫案、杨明故意杀人案……这些备受社会关注的冤错案件,被写入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

【法律解读】

多位代表委员指出,司法机关向冤错案“亮剑”,捍卫公平正义,体现出敢于自我纠错的勇气,值得点赞。在肯定司法机关成绩的同时,如何健全冤错案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冤错案件,成为很多代表委员共同关注、思考的问题。

树立科学理念

“两高”工作报告“出炉”后,最高法和最高检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解读报告时,提到了要从根源上、制度上防范冤错案。

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出,应该反思出现冤错案的原因,给纠防冤错案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必须要深刻反思发生冤错案的原因,其中既涉及刑事司法制度的原因,也涉及办案人员个人的原因。纠正和防止冤错案件,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健全长效机制。”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保定市政协副主席李小亭代表说。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律师协会副会长潘晓燕也认为,应该对冤错案进行梳理,分析原因,研究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冤错案发生。

从源头上防范冤错案,树立科学的司法理念是重要因素。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说:“刑事审判作为刑事诉讼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守护司法公正、防范冤错案的重要关口。把好这一关口,要树立科学刑事司法理念。”

李静认为,要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严格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制度,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应得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做到罚当其罪、宽严有度。

此外,李静还提出,要增强证据裁判意识,认真执行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证据审查,把握好打击与保障的平衡,既不人为降低证明标准,造成对当事人合法权利保障不力,又不脱离实际盲目提高证明标准,影响打击犯罪的力度和效果。

强化法律监督

“冤错案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重损害司法公正,严重影响法律尊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说,要充分认识冤错案的严重危害性,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绝不能因为舆论压力、领导意志、立功心切等因素,突破法律底线,违法违规办案。

蔡宁介绍,在防范冤错案方面,河南省检察机关已经制定落实了多项制度规定。比如,错案、重大瑕疵案件剖析点评制度、公诉案件质量评查评分实施办法等,通过案件质量评查来分析和解决办案中存在的顽疾,注重通过科学运用评查结果,不断规范、改进、优化办案工作。

同时,河南省检察机关还采取措施,确保对“命案”质量源头把关。按照“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在一审、固定完善证据在一审、非法证据排除在一审”的要求,河南各地市检察机关对30余起命案提前介入并向省院报备。省院公诉部门经认真分析研判,从中筛选出5起疑难案件直接介入侦查引导取证。

蔡宁说,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主业”和“基本功”,应该充分发挥公诉部门诉前主导和审前过滤作用,继续加强对侦查取证的监督引导,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用好起诉裁量权强化审前过滤。在这方面,河南省多地检察机关已经进行了探索。

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是守护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关口。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近日向媒体透露,最高法今年将提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推出确保庭审从实质化走向优质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同时,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制约的机制和制度,有效防止冤错案。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指出,“以审判为中心”首先就应该是 “以庭审为中心”,强化庭审的实质功能,这是防范冤错案的关键举措,能够让被告人切实感受到庭审是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核心程序,是把好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关口。

“在刑事审判中,庭审虚化是一个大问题,还存在庭审走过场的现象。”张立勇说,由于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没有落实,刑事法官长期以来形成了依赖侦查卷宗和笔录的办案习惯,开庭时通过宣读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等言辞证据的方式进行法庭调查,并将其作为判决的基础。

张立勇说,庭审认定证据、查明事实、定罪量刑的实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致使一些通过刑讯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虚假证据在法庭上畅通无阻,一些证据存有疑问的案件顺利通过审判,很容易造成冤错案。

李静对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也提出了建议:把推进庭审实质化与改革庭审方式结合起来,推动提高证人出庭率、律师辩护率,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把不认罪和认罪后又翻供的案件作为推进庭审实质化的重点,防止庭审走过场,最大限度防范冤错案发生。

刑事证据热门知识

  1.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
  2. 刑讯逼供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3. 刑事案发后和嫌疑人录音的法律地位
  4. 故意毁坏财物罪情节严重的刑罚
  5. 询问证人的法律程序和方式
  6. 被批捕后的法律程序
  7. 轻微伤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