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0-30
在刑事诉讼中,伪证罪是指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以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情节较轻,伪证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情节严重,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证罪的行为主体包括证人(包括被害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教唆证人作伪证的行为不被认定为伪证罪的共犯行为。伪证罪的行为内容是指提供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在判断伪证罪是否成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如果行为人诬告他人犯罪并引起司法机关的追诉活动后,又作伪证的,原则上应从一重罪处罚。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是指诉讼当事人及其参与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为了获得非法权益、免除义务、损害对方权益的目的,故意制造和提供虚假证据材料;或在法院收集、调查证据时,故意提供虚假材料。伪证是与客观事实不符或相反的证据,制造、提供伪证是一种违法行为。
伪证罪的认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根据以上规定,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特殊主体的故意提供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该行为必须妨碍民事诉讼和法院的审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