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12-14
商标诉讼中,当事人自行收集证据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特点。商标所有人需要提供一定的与诉讼请求相对应的证据来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同时,权利人在启动诉讼前也需要初步证据来认定被告的侵权行为,否则将影响诉讼的进行。
当事人需要针对案件的不同特点收集以下证据: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原告应为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者。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原告应为被侵犯商标权的商标所有人,或商标的独占、排他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等。
这是商标权侵权诉讼的关键证据之一,也是较难收集的证据。目的是通过取证,将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商标权侵权行为固定下来,以便在法庭上呈现侵权事实。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明确被告。被告必须是侵权行为的实施者。对被诉的侵权企业(或个人)的全称、住所地或主要营业地等信息必须完整准确,并获得相关的证据材料。
侵权行为地是确定管辖法院的依据,证明侵权行为地的证据对认定侵权行为也起着证明或佐证的作用。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行为结果地。当两者不一致时,需要收集两地的证据。
根据《商标法》第56条第1款的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应包括侵权人在侵权期间获得的利益,或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遭受的损失,以及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以上两方面的证据涉及确定赔偿数额。
这些证据涉及被侵权商标是否具备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