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药罪15万金额能取保吗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22
药品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的质量对公共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是比较多的,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那么销售假药罪15万金额能不能取保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销售假药罪金额达到15万是否能取保候审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数额达到15万的情况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数额较大的情形。能否取保候审将取决于具体的案情。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的;-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的;-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的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认定
划清生产、销售假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关键在于判断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是否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于这种判断,一般需要依赖于对假药的成分、性质、效用进行医学鉴定,并推断他人使用假药的可能性。对于虽属假药,但对人体健康不一定产生严重危害的情况,需要进行具体鉴定。如果药品本身不会危害人体健康,那么就不能认定为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如果药品本身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那么就应该认定为生产、销售假药罪。划清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中其他罪的界限也是重要的。首先,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区别在于:根据《刑法》第149条第1款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并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不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但是,如果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应该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这一规定体现了立法的严密性,确保不会遗漏犯罪。对于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情况,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这符合前述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其次,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劣药罪也有区别。犯罪对象不同,一个是假药,一个是劣药。犯罪形态也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是危险犯罪,而生产、销售劣药罪是实害犯罪,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才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