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5-31
在签订拆迁协议时,必须确保与我们签订合同的是合法的拆迁人,拥有法人资格。否则,由于主体不明确或主体无法承担法律责任,合同可能面临无法履行的风险。例如,拆迁指挥部、拆迁办公室等机构没有法人资格,拆迁结束后可能会撤销,导致无法找到对方以履行合同。
许多被拆迁人第一次经历拆迁,对于合同细节的约定缺乏经验,经常导致合同内容不明确,给以后的履行过程带来麻烦。拆迁协议中必须明确的重要内容包括:补偿款的总金额和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特别是对于存在厂房出租情况的补偿内容明细更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双方将来分割拆迁补偿款的确定份额;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和方式;安置房、安置土地的面积、具体位置和土地性质。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实际履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纠纷。此外,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且不与主合同条款冲突,对于主合同有重大改动的情况,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为准。
尽管拆迁人通常会履行补偿条件,特别是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的补偿条件,但是我们在签订合同时也应该预防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从合同条款的角度来督促拆迁人履行合同。
许多拆迁项目要求在合同签订后立即腾退房屋,并在交房后支付拆迁补偿款。有些项目甚至要求先腾退房屋,然后再交付拆迁补偿合同和款项给被拆迁企业。后一种履行程序存在很大的隐患。例如,一家企业与政府就所有补偿条件已经谈妥,并在拆迁补偿协议上签字,但是政府以补偿协议需要上级审批等原因要求企业先行拆除设备和厂房,并保证在上级批准后将拆迁补偿款和合同一并交付给企业。企业拆除设备后,政府告知项目规划发生变动,暂时不需要企业的土地。由于没有拆迁补偿协议的保护,企业自行拆除设备的损失经过多年的交涉仍未得到解决,甚至连赔偿数额也无法确定。
在审查拆迁补偿合同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对我们不利或不公平的条款。例如,是否设置了对拆迁人付款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否模糊或难以实现。一旦出现这样的条款,拆迁人可能通过延迟付款时间来实现。由于大型企业的拆迁涉及的补偿金额较高,数千万甚至上亿,几个月的延迟付款所产生的利息也是相当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