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拆迁维权误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法律知识

农村房屋拆迁维权误区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0-14

 
6224

农村房屋拆迁纠纷中的常见误区

一、权利主体混淆

农村房屋拆迁存在一个常见误区,即权利主体混淆。与城市商品房不同,农村房屋的所有权证书通常不完整,有些地方使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作为权利证书,而其他地方则发放产权证。然而,这些产权证与城市房屋产权证的性质不同,农村房屋的土地性质仍属于集体所有而非国有。因此,该房屋的权利人并非仅仅是产权证上所列的个人,而应包括整个家庭成员,除非家庭成员之间有特殊约定。然而,在农村房屋拆迁时,持有宅基地使用权证或产权证上有名字的人往往认为房屋产权证上没有名字的人没有权利获得补偿,从而导致拆迁前家庭和谐相处,拆迁后家庭内部矛盾激化。这些纠纷往往是由于对权利主体的错误理解所导致的。

二、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后遇拆迁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模式,根据土地管理法及相关规定,城市居民不能购买农村房屋。然而,在城乡结构转型时期,城市居民购买农村房屋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在城乡结合地区。一旦农村房屋被拆迁,其价值就会翻倍。在利益的驱使下,卖方往往希望独占拆迁款。而买方则主张已支付了房款,并且实际居住,因此自己才是被拆迁人,应该获得补偿费。然而,拆迁方往往只认房屋权利证书,因此与买方签订安置协议,让卖方领取补偿款。在这种纠纷中,法院在认定买卖无效的情况下,也会追究过错方的责任,并根据公平和诚信原则平衡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取向。

三、房屋拆迁补偿构成纠纷误区

农村房屋拆迁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补偿构成。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直接适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补偿计算是对房屋和土地使用权一并处理的。而在农村房屋拆迁时,除了要对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及附属物给予补偿外,还应该对村民依法获得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补偿。因此,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是分别按照房屋拆迁补偿和宅基地使用权补偿进行的。

四、农村房屋拆迁补偿中户口计算误区

农村房屋的取得主要是从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开始的,没有宅基地就没有房屋。然而,由于升学、参军或出嫁等原因,户籍变动在农村房屋拆迁中是不可避免的。在拆迁时,往往会将这部分人员排除在安置人口之外,从而构成侵权行为。在农村拆迁中,对安置人口的认定不能仅仅看户籍性质,还需要综合考虑宅基地的取得和长期生活等因素。

延伸阅读
  1. 农村房屋拆迁出嫁女有补偿吗
  2. 宅基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政策的解读
  3. 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方式详解
  4. 农村2020年宅基地补偿标准
  5. 农村宅基地征用补偿的法律规定

拆迁补偿热门知识

  1. 违章建筑的法律定义和分类
  2. 上海徐汇拆迁的法定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
  3. 投资建设协议
  4. 楼房拆迁怎样补偿
  5. 年房屋拆迁赔偿标准
  6. 市区的厂房拆迁怎么赔偿
  7. 离婚时拆迁房怎么分配
拆迁补偿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