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2-03
如果一方重婚,对方提出离婚,首先应解除其重婚关系,并进行调解。如果对方不谅解,坚决要求离婚,并经过调解无效,可以根据法律判决准予离婚,追究重婚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如果因反抗包办、买卖婚姻外逃与人重婚,重婚一方提出离婚,对重婚一方可以不按重婚罪论处,但必须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重婚一方坚决要求与原配偶离婚,应先解除其重婚关系,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解或判决离婚。
对于因自然灾害或被拐卖而重婚的妇女,一般不按重婚罪论处。如果女方要求离婚,原则上应维护原婚姻关系。如果原夫妻感情不好,女方坚持离婚,或者重婚多年与后夫感情较好且生育子女,可以通过说服原夫、调解或判决离婚的方式解决。
如果重婚一方起诉要求与原配偶离婚,对方控告原告一方犯有重婚罪,首先应处理重婚问题。经过刑事审判,给予重婚者刑事制裁并解除非法重婚关系后,如果重婚一方仍然坚持与原配偶离婚,人民法院应综合分析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现状和有无和好可能等因素,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如果夫妻感情尚未破裂,原配偶坚持不离婚,可以着重调解和好或者不准离婚。如果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应在做好原配偶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调解或判决准予离婚。
对于因重婚而引起的离婚,如果调解或判决离婚,应在分割财产、子女抚养和经济帮助等方面,照顾无过错一方的利益。对于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离婚的,无过失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重婚案件作为自诉案件,应由基层人民法院进行审理。重婚案件的审判管辖问题主要是指重婚案件的地区管辖,即同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时的分工。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地。
对于重婚案件而言,地区管辖的分歧主要是由于重婚案件的特殊性引起的。重婚案件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不可能单独重婚。
被告人的居住地与犯罪行为地通常是相同的。
重婚的犯罪行为地可能有多个地点。
地区管辖的分歧主要在于对“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这一规定的理解不一致。有的法院认为被告人居住地与犯罪行为地通常是一致的,因此被告人犯罪行为地的人民法院更适宜管辖。有的法院认为被告人居住地应指被告人重婚前最初居住地,即被告人原户籍所在地,因此被告人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更适宜管辖。
对于管辖权的不同理解可能导致同级人民法院互相推诿管辖责任,这不利于被害人行使自诉权,也不利于人民法院及时、准确地查明案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