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监视居住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监视居住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中的监视居住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3-26

 
410240
监视居住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制度,对于某些符合条件的人可以进行监视居住。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对于监视居住也有条例规定,那么监视居住刑诉是多少条呢?这就要从下面的内容中进行了解,才能知道这个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七十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符合逮捕条件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监视居住措施:(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的妇女;(三)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因案件的特殊情况或办理案件的需要,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无法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实施监视居住措施。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

第七十五条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若没有固定住处,则可以在指定的居所进行监视居住。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情况,在住处执行可能妨碍侦查,需要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后,可以在指定的居所进行监视居住。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监视居住措施。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情况,除非无法通知,否则应在执行监视居住后的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第七十六条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对于被判处管制的情况,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对于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的情况,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七十七条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地点;(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通信;(三)在传讯时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给执行机关保存。若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上述规定且情节严重,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情况下,可以先行拘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第七十八条

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以监督其是否遵守监视居住的规定。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

第七十九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情况,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时,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人及相关单位。
延伸阅读
  1. 刑事拘留家属怎么处理
  2.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解读
  3. 什么是上诉不加刑
  4. 国家棚户区改造补偿政策解读
  5. 取保候审: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种强制措施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得了肺结核判刑后会去坐牢吗
  2. 采取取保候审的法定机关及适用条件
  3. 不予批捕的取保候审:程序要求与证据不足
  4. 取保候审期间不上班是否算旷工?
  5. 看守所羁押时间的最长限制
  6. 刑事拘留与司法拘留的认定
  7. 取保候审翻供是否会导致拘留?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强制措施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流程
  3. 刑事诉讼的法庭审判程序
  4. 刑事诉讼中应当如何委托辩护人
  5.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