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羁押诉讼的定义和原则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羁押法律知识

非羁押诉讼的定义和原则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3

 
402730
法律要求,对犯罪主体、主观方面、适用的刑罚、认定的证据和犯罪的形态应依法合理界定适用范围。而非羁押诉讼作为一种诉讼方式,它具有什么原则?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呢?什么情况下适用非羁押诉讼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说非羁押诉讼的一些法律知识,希望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非羁押诉讼的定义

非羁押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不采取刑事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审理裁判的一种诉讼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罪行较轻的个案。

非羁押诉讼的原则

非羁押诉讼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积极适用与严格慎重相结合

在适用非羁押诉讼时,应积极考虑其适用性,并在确保案件处理严谨的前提下,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保证诉讼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在进行非羁押诉讼时,需要平衡诉讼的正当程序和被告人的人权保障,确保被告人享有公正审判和辩护权利。

惩罚犯罪与化解矛盾相结合

非羁押诉讼旨在惩罚犯罪行为,同时也应注重化解社会矛盾,通过合理的解决方式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

非羁押诉讼的实施应既注重法律效果,即对犯罪行为进行合理制裁,又要考虑社会效果,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通过遵循上述原则,非羁押诉讼可以更好地保障被告人的权益,确保诉讼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延伸阅读
  1. 公司欠款不给可以怎么办
  2.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含义和定义
  3. 夫妻共同债务中履行抚养、赡养义务所负债务的定义
  4. 相邻权的定义和内容
  5. 特别程序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中的谅解书对量刑的影响
  2. 强制猥亵罪的取保候审条件
  3. 得了肺结核判刑后会去坐牢吗
  4. 采取取保候审的法定机关及适用条件
  5. 不予批捕的取保候审:程序要求与证据不足
  6. 取保候审期间不上班是否算旷工?
  7. 取保候审翻供是否会导致拘留?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