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2-13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商标侵权的赔偿数额应根据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来确定。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当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时,可以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而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且情节严重的情况,赔偿数额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如果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但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人民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相关的账簿、资料。如果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来判定赔偿数额。当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获利以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商标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商品的销售量与该商品单位利润进行计算。如果侵权商品的单位利润无法查明,可以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进行计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99年的意见中也规定,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一般是指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及应缴纳的税金。
根据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商标侵权的赔偿金额以侵权获得利润为基准。在商业运营中,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种。主营业务利润是指销售获得的所有收入扣除成本后的部分;利润总额是指税前收入扣除所得税和其他支出的部分;净利润是指除了成本外还扣除其他支出的利润。在商标侵权赔偿中,选择主营业务利润作为赔偿金额是较为合理的,既不需要交纳非经营所得税,又有利于阻吓侵权行为。
然而,在商标侵权中,有些情况下只有商标权人产品中的一项或几项产品被侵权,而非所有产品。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实践中,比较实用的计算公式是:侵权获利 = 侵权期间总销售额 × 侵权商品配比率 × 利润率。其中,侵权商品配比率是指侵权商品在所有商品中所占的比例。根据以上对侵权获得利润的论述,侵权期间总销售额与侵权商品配比率的积即为主营业务利润。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商标侵权的赔偿数额可以根据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来确定。赔偿数额还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果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数额。被侵权人可以自行选择适用第一种计算方式或第二种计算方式,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无法计算,那么法院将直接适用第三种方式来确定赔偿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