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结果鉴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损害结果鉴定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08

 
315656
  一、医疗损害结果鉴定

  医疗损害鉴定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为在日常医疗行为中存在法定过错并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而导致的医疗损害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对于医疗技术等专门问,题对外委托的鉴定统一称为医疗损害鉴定。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前,医疗损害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因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机构不同,其鉴定名称也不同。人民法院委托医学会进行的鉴定,称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称为“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为了正确适用《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6月30日发布《关于适用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鉴定的,统一称为医疗损害鉴定。但是,对于人民法院委托到医学会进行的鉴定,2010年6月28日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关于做好<侵权责任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61号)规定为“医疗损害责任技术鉴定”。对于人民法院委托到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2010年11月18日发布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规定为“医疗损害责任过错鉴定”。

  二、医疗损害结果鉴定的主体是谁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组织鉴定。人民法院委托进行医疗损害责任过错鉴定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组织鉴定。在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医疗损害鉴定的新规定颁布之前,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各级医学会进行医疗损害责任技术鉴定。

  三、医疗损害鉴定结论的使用

  在医疗损害民事诉讼中,医疗损害鉴定结论是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证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因此,鉴定后,人民法院会组织医患双方对证据进行质证。医疗损害鉴定文书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医疗损害鉴定文书经法庭质证确认后,方具有证据效力。对有缺陷的医疗损害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医疗损害鉴定结论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7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医疗损害结果鉴定”的内容,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关于医疗损害结果鉴定我们是怎样定义的,以及医疗损害结果鉴定的特殊主体是什么,最后我们了解到了医疗损害结果鉴定应该如何使用。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欢迎上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1. 开车撞了人的赔偿问题
  2. 法院是否有权强制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3. 医疗事故的定义和要件
  4. 民法典打人耳光如何赔偿
  5. 技巧一:及时复印封存资料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必要资料
  2. 医疗过错的机构鉴定程序
  3.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所需提交的材料
  4. 医疗事故鉴定条件及程序
  5. 医疗事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6. 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
  7. 如何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