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用土地的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4-11-09
导读:1、拟订征用土地方案:由拟征用土地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2、审查报批:报有批准权限的上级政府批准。3、方案公告:由市、县人民政府对经批准的征地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土地征用程序及法律依据
1. 拟订征用土地方案
征用土地的第一步是由征用土地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征用土地方案。该方案应包括征用土地的详细信息和目的。
2. 审查报批
拟订的征用土地方案需要报请具有批准权限的上级政府进行审查和批准。这一步骤确保征用土地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方案公告
经批准的征地方案应由市、县人民政府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进行公告。这样可以让相关人员了解征地方案的内容和影响。
4. 征地补偿登记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携带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这一步骤确保征用土地的相关权益得到保护。
5. 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和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登记情况,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该方案将征地方案中确定的补偿费用分配给各所有者和使用者,并制定具体的安置方案。
6. 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征地补偿费用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的3个月内全部支付。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7. 清理土地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后,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组织相关单位对被征用的土地进行清理,确保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三十一条,征用土地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否则是严令禁止的。这些程序包括拟订征用土地方案、审查报批、方案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组织实施以及清理土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