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04
在征收拆迁中,被征收人拥有集资房部分产权,是否能正常享受安置补偿呢?广西陆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陆先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是如何维权的,维权的结果如何。
陆先生是广西某县中学的一名教师,2000年,该中学为解决教职工住房困难,将一栋楼改建为教师宿舍楼。2001年,陆先生与该中学签订了《集资房协议》,约定陆先生支付16000元,并享有使用权、继承权(指夫妻双方直系亲属),无房产权,无处置权;还约定因工作调动或迁移。教师宿舍楼改建完成后,陆先生交款并装修入住。2003年,该中学被撤销,陆先生调整至该县另一中学工作。
2014年7月,该县国土资源局收回了该县教育局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中包括陆先生所居住的房屋。同月,该县教育局向陆先生发出了《关于清退县一小北楼住房的通知》,要求陆先生清退所占用的房屋,并多次通知陆先生清退房屋。2016年9月,房屋被拆除。
陆先生认为该县政府和教育局拆除房屋的行政行为违法,遂将其告上一审法院,请求确认该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拆除教师宿舍楼的行政行为违法,并要求两被告按产权调换实行原地安置陆先生住房并赔偿其房屋装修、物品遗失造成的经济损失。
当地省高院以房屋拆迁前已出现陆先生需退回房屋的情形,即陆先生调至另一中学工作,故陆先生无起诉资格而驳回了诉请。
陆先生遂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经审慎考虑,最高法院认为:陆先生与该县教育局签订了《集资房协议》并长期居住,拆除房屋的行为直接影响陆先生的居住生活和财产利益,显然与陆先生存在利害关系。而陆先生的调离并非主动离开,而是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因,该县教育局不能以此为理由收回房屋。因此,最高院撤销了一审和二审的判决,并要求当地中院重新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因此,只要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我们都可以要求自己的权利得到保障,积极主动地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国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中也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当事人对于集资房没有完整产权,只要当事人长期在房屋中生活、使用,当事人就有享受征收补偿的权利。
对于具有类似情况的读者,如果遇到征收,一定要积极行使自己要求听证、要求安置补偿的权利。有疑难问题可以查询相关案例、法律法规或咨询拆迁律师。只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合理地要求自己的权利,就不要放弃。就像陆先生在面临一审、二审都驳回诉请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最终,在最高院的判决下,他得到了应有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