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专利权的途径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专利法 > 专利转让法律知识

获得专利权的途径有哪些?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04-11

 
277015
导读:通过自主研发原始取得;通过他人转让的方式取得等方式。我国公民所拥有的专利权是受到相关法律中严格保护的,一旦专利权遭到他人侵犯的,是需要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

获得专利权的途径

一、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专利权是指通过自主研发或创造来获得专利权。这意味着发明人或创造人自己独立完成了创新的发明或设计,并在满足专利法规定的条件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经审查合格后获得专利权。

二、专利转让

专利转让是指将专利权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专利权人将专利权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转让给他人,并收取相应的专利转让费用。转让方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确保专利权的合法转移。

三、专利实施许可

专利实施许可是指专利权人将专利权授予他人使用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签订合同,被许可人支付专利费用,并获得使用专利的权利。专利实施许可的具体内容和条件可以根据双方协商确定。

专利权的权利主体内容

一、专利权主体的概念

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享有专利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同时承担对应义务的人。在我国,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专利权的主体,即申请或受让专利的权利。

二、合作发明的专利权人

合作发明的专利权人通常是完成专利发明的单位或个人。合作发明是指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除非另有协议规定,申请专利的权利由合作完成的单位或个人共同享有。一旦申请被批准,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即成为专利权人。

三、委托发明的专利权人

委托发明的专利权人通常是完成专利发明的单位或个人。委托发明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由实质性贡献被委托人的单位或个人享有。一旦申请被批准,被委托人即成为专利权人。若委托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专利申请权的归属将按照约定执行。

四、职务发明的专利权人

职务发明的专利权人通常是发明人所在的单位。职务发明是指在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一旦申请被批准,该单位即成为专利权人。若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在合同中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了约定,则按照约定执行。

五、其他有权行使专利权的主体

除了上述主体外,还包括专利权人的继承人、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等。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无权独立行使专利权,而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则具有独立的诉权。在专利权人放弃申请权利的情况下,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也具有独立的诉权。

总之,获得专利权的途径包括原始取得和专利转让两种方式。专利权的主体内容涵盖了自然人、单位、合作发明、委托发明、职务发明等不同类型的权利主体。理解专利权的权利主体对于合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创新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1. 专利权转让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2. 专利权转让后证书的法律效力
  3. 专利权人变更费用的收取方式
  4. 专利技术转让步骤详解
  5. 著作权转让登记流程,著作权转让登记需要哪些资料

专利法热门知识

  1. 美国专利的保护期限
  2. 专利年费的缴纳和终止
  3. 专利价值评估的方法及其适用情况
  4.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
  5. 专利侵权举证:确保证据完整、充分的关键步骤
  6. 有效性要注意的问题
  7. 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和程序
专利法知识导航

专利权解决方案

  1. 知识产权保护
  2. 专利转让的程序
  3.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4. 商标构成的要素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7. 技术转让合同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无偿转让专利权协议范本
  2. 专利权转让合同范本(最新版)
  3. 专利权转让合同范本
  4. 专利权转让合同范本(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