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7-28
违法性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了《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行为。这意味着行为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擅自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或者妨碍商标注册人行使商标专用权。商标侵权行为的存在是构成侵权的前提条件。
损害事实在商标侵权行为中是一个特殊的条件。损害事实可以是物质损害或非物质损害。物质损害是指造成商标注册人在经济利益上减少或消失。非物质损害是指侵犯商标专用权导致权利人的商品信誉和企业形象受损。非物质损害是无形的且难以计算,但最终会导致权利人的财产利益减损。在实践中,对物质损害的认定需要被侵权人提供证据,而对非物质损害的认定则更加困难,因此被侵权人无需提供证据。只要存在违法行为,就可以认定存在非物质损害,被侵权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不同的损害事实形成不同的因果关系。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导致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因此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例如,某种假冒名牌的酒质量很差,消费者饮用后会误认为某种名牌酒的质量下降了。这就是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损害事实的发生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则不构成商标侵权行为的要件。
取消了认定侵权行为的主观构成要件,确认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无论侵权人是否故意或过失,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商标侵权的认定需要综合实际情况来判断。当事人必须存在违法行为,并且存在损害事实,而且是在没有获得商标所有权人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只要认定清楚,被侵权方就有权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