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11-08
职务性发明也可以申请专利权。专利权是指根据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申请,以向社会公开发明创造的内容,并在一定期限内授予发明人或设计人的一种排他性权利。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无体性和专有性。
1. 专利权主体的概念
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享有专利法规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在我国,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专利权的主体。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权的主体不等同于专利的发明人或申请人。
2. 合作发明的专利权人
合作发明通常由完成专利发明的单位或个人拥有。合作发明是指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除非另有协议规定,申请专利的权利由合作完成的单位或个人共同享有。一旦申请获得批准,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将成为专利权人。
3. 委托发明的专利权人
委托发明通常由完成专利发明的单位或个人拥有。委托发明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对于发明创造的实质性贡献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被委托人享有申请专利的权利。一旦申请获得批准,被委托人将成为专利权人。如果委托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将根据约定确定。
4. 职务发明的专利权人
职务发明通常由发明人所在的单位拥有。职务发明是指在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于该单位,一旦申请获得批准,该单位将成为专利权人。对于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
5. 其他有权行使专利权的主体
这些主体包括专利权人的继承人、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等。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无权独立行使专利权,而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具有独立的诉权。在专利权人放弃申请权利的情况下,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也具有独立的诉权。
如果存在职务性发明,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登记专利权。公民或法人拥有的专利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一旦发现他人侵犯专利权,权利人有权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并要求赔偿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