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级乙等医疗事故的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6-04
导读:1、重度智能障碍。2、双侧上颌骨或双侧下颌骨完全缺失。3、单眼球摘除或经客观检查证实无光感,另眼球结构损伤,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波潜时延长160ms(毫秒,矫正视力0.02,视野半径5°。4、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颌骨完全缺失,并伴有颜面软组织缺损大于30厘米。5、一侧全肺缺失并需胸改术。
最新二级乙等医疗事故的情形
1. 重度智能障碍
患者存在智力严重受损的情况。
2. 双侧上颌骨或双侧下颌骨完全缺失
患者的双侧上颌骨或双侧下颌骨完全缺失。
3. 单眼球摘除或眼球结构损伤
患者的单眼球被摘除或经客观检查证实无光感,并且另一眼球存在结构损伤,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波潜时延长>160ms,矫正视力<0.02,视野半径<5°。
4. 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颌骨完全缺失,并伴有颜面软组织缺损大于30厘米
患者的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颌骨完全缺失,并且伴有颜面软组织缺损大于30厘米。
5. 一侧全肺缺失并需胸改术
患者的一侧肺部完全缺失,并需要进行胸部改术。
6. 肺功能持续重度损害
患者的肺功能持续严重受损。
7. 持续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四级
患者的心功能持续性不全,且达到四级。
8. 持续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三级伴有严重心律失常
患者的心功能持续性不全,且达到三级,并伴有无法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
9. 肝缺损3/4,并有肝功能重度损害
患者的肝脏缺损达到3/4,并且伴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10. 食管闭锁,摄食依赖造瘘
患者的食管闭锁,需要通过摄食依赖造瘘来进食。
11. 胆道损伤致肝功能重度损害
患者的胆道损伤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
12. 全胰缺失
患者的胰腺完全缺失。
13. 小肠缺损大于3/4,无法维持营养
患者的小肠缺损达到3/4以上,无法通过普通膳食维持营养。
14. 肾功能部分损害不全失代偿
患者的肾功能部分受损,但尚未完全失代偿。
15. 两侧睾丸、副睾丸缺损
患者的两侧睾丸及副睾丸缺损。
16. 阴茎缺损或严重性功能障碍
患者的阴茎缺损或存在严重的性功能障碍。
17. 双侧卵巢缺失
患者的双侧卵巢完全缺失。
18. 未育妇女子宫全部缺失或大部分缺损
患者的未育妇女子宫完全缺失或大部分缺损。
19. 四肢瘫、肌力Ⅲ级或截瘫、偏瘫,肌力Ⅲ级以下,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患者四肢瘫痪、肌力Ⅲ级或截瘫、偏瘫,肌力Ⅲ级以下,临床判定无法恢复。
20. 双上肢腕关节以上缺失、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不能装配假肢
患者双上肢腕关节以上缺失、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无法使用假肢。
2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
患者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
22. 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患者肩、肘、髋、膝关节中有四个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二级乙等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1. 医疗费
根据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2. 误工费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 住院伙食补助费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 陪护费
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 残疾生活补助费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6. 残疾用具费
根据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情况,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 丧葬费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 被扶养人生活费
对于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于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于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9. 交通费
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
10. 住宿费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
11. 精神损害抚慰金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对于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对于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假定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5周岁(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假定的人均寿命70岁相比,延长了5年),故该项中“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的规定,可按照每增加1岁减少1年的方式进行计算:60周岁计算15年、61周岁计算14年、62周岁计算13年、…68周岁计算7年、69周岁计算6年,依次递减,70周岁以上按5年计算。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年限确定后,仍要乘以伤残等级系数。- 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一级伤残)计算30年,即100%;- 二级甲等医疗事故(二级伤残)按一级伤残的90%计算;- 二级乙等医疗事故(三级伤残)按一级伤残的80%计算;- 二级丙等医疗事故(四级伤残)按70%计算;- 二级丁等医疗事故(五级伤残)按60%计算;- 三级甲等医疗事故(六级伤残)按50%计算;- 三级乙等医疗事故(七级伤残)按40%计算;- 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八级伤残)按30%计算;- 三级丁等医疗事故(九级伤残)按20%计算;- 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十级伤残)按10%计算。从一级乙等医疗事故到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分别对应了人身伤残的1-10级。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是指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对于四级医疗事故来说,一般不构成伤残,因此赔偿金额较少。对于二级乙等医疗事故,建议双方先协商赔偿事宜,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寻求行政救济,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