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10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医疗事故的界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鉴定书应当记载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鉴定书应当包括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鉴定书应当对鉴定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鉴定书应当判断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鉴定书应当判断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鉴定书应当确定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鉴定书应当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
鉴定书应当提供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如果经鉴定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应当包括上述第4至第8项内容;如果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应当在鉴定结论中说明理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程度的不同,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
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医疗事故必须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评定,根据病员受损害的程度,进行医疗过错参与责任度鉴定和因果关系等级评定。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未尽到应有的措施和治疗水平或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不良行为,导致病员智力、身体发生了不应有的损害或延误了治疗时机,进而造成了病情加重或死亡,从而产生了生命财产的额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