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7-05
医疗过失的处理程序包括协商和起诉两种方式。首先,医患双方应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选择起诉。医疗事故的鉴定需要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在治疗结束后进行,根据相关法律条规对医疗过失的责任度和因果关系进行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期限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7个工作日到30个工作日。
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材料包括:
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包括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
包括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
包括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以及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医疗事故鉴定的期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受理后,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申请再次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学会应当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所需材料,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医学会在收到上述材料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在接诊运输、登记检查、护理治疗诊疗等活动程序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未尽到应有的措施和治疗水平或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