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1 更新时间:2022-11-23
医疗过失的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即未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提供必要的诊疗服务。
医疗过失的范围包括使用药物、患者医疗、输血医疗、病情通知、看护病患、注射、手术等诊疗活动。
医疗过失必须导致患者的损害,即患者因医务人员的过失而遭受到实际的身体或经济损失。
除了以上几点,还可能存在其他标准来判断医疗过失,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的规定,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并且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等情形,可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医疗过错鉴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医疗损害赔偿民事诉讼案件中,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质的机构对患方所诉医疗损害结果与医方过错有无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医疗过错鉴定的目的是为医疗损害赔偿民事诉讼中遇到的专门性问题提供技术服务。
委托人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鉴定委托书和鉴定材料。鉴定委托书应当包括委托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名称、委托鉴定的事项、鉴定事项的用途以及鉴定要求等内容。鉴定材料包括与鉴定事项有关的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以及存在于各种载体上与鉴定事项有关的记录。
委托人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委托人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按其意图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鉴定意见。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委托的鉴定事项进行审查,包括审查委托鉴定事项的合法性、用途和鉴定要求的合法性,以及提供的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如果鉴定材料不完整或不充分,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要求委托人补充。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符合受理条件的鉴定委托即时作出受理决定,对无法即时决定受理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通过信函提出鉴定委托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于疑难、复杂或特殊的鉴定事项,可以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受理的时间。
综上所述,医疗过失的认定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不能直接下定论。医疗过失鉴定的程序包括司法鉴定机构接受鉴定委托、委托人提供鉴定材料、鉴定事项审查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