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3-10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因重大过错违法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情况下,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所遭受的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失进行物质赔偿的法律制度。
1.违法行为:行为人违反了规定或婚姻契约对婚姻义务的要求,侵犯了另一方基于配偶身份所产生的利益,违反了夫妻的忠实义务和相互扶养义务。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需要注意的是,该条款采用了列举式规定,没有设立兜底条款,因此除该条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行为不能主张离婚损害赔偿。例如赌博、嫖娼等行为,或者尽管实施了前述违法行为但尚未导致离婚的情况,都不属于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违法行为。
2.损害结果: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导致另一方遭受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财产上的损失主要表现为夫妻共同财产或被侵害人个人财产减少。精神损害包括精神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创伤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被侵害方失眠、易怒、狂暴、抑郁、痛苦、社会评价降低等。
3.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损害结果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配偶一方实施的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法定行为必须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并引起无过错配偶遭受精神损害的直接原因。
4.行为人主观过错:破坏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必须是配偶一方或第三者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以配偶一方有过错为主观要件,而且该“过错”必须是导致离婚的过错。
1.法定性: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和可以请求赔偿的事由都是法定的。
2.救济性: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具有救济的功能,通过赔偿来弥补受害方的损失,恢复和救济受侵害的权益。
3.惩罚性:在破裂主义的离婚原则下,离婚不再受到离婚原因的制约和影响,离婚本身不再具有惩罚的功能。然而,通过要求婚姻侵权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使其不仅不因侵权行为获益,还受到惩罚。
因此,如果夫妻离婚是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离婚赔偿制度的法律特征包括法定性、救济性和惩罚性。而过错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主观过错、行为人违反了规定要求、损害结果的发生以及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