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诉讼程序是怎样的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1-23
知识产权的诉讼程序分为几个大类,它们的内容分别是怎么样的,自诉程序在法律上的概念是什么。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公诉程序
1. 公安机关立案侦察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涉及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由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文化市场执法中发现侵犯知识产权或其他非法经营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公安机关举报或报案,被害人也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控告。公安机关应迅速审查报案材料,若认为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必须立案侦查;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告知报案人或被害人不予立案的原因。报案人或被害人不服,可申请复议或向检察机关提起请求。若检察机关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应要求公安机关立案。
2.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
为了惩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及其他罪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国务院制定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根据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若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情节以及造成的后果符合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这些罪行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且涉嫌构成犯罪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时,应提供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检验报告或鉴定结论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立案标准和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在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之日起3日内对案件进行审查。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应书面通知行政执法机关;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较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予立案,应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行政执法机关,同时退还案卷材料。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应在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和其他相关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结交接手续;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也可按其规定执行。若公安机关发现的违法行为经审查没有犯罪事实,或立案侦查后认为犯罪事实较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追究行政责任,应及时将案件移送同级行政执法机关,有关执法机关应依法处理。公安机关一旦立案对公众报案、被害人控告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立即展开侦查,收集调取证据材料。若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搜查、扣押等措施,必须依法迅速实施。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若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提请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自诉程序
自诉程序是指被害人等对刑法规定的刑事案件自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为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除适用公诉程序外,还规定了自诉程序。对于严重危害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知识产权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自诉案件包括以下情况:
1. 轻微刑事案件
指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事实和情节较轻微,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需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侦查的案件。知识产权人有证据证明此类案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2.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立案、撤销案件、不予起诉的决定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侵犯知识产权应追究刑事责任,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报案,但公安机关、检察院作出不予立案、撤销案件、不予起诉的决定时,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案件后,检察院应将相关材料移送法院。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后,在审理过程中,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扣押、冻结等措施。法院在审理自诉案件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法院宣告判决前可以与被告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自诉案件经审理并作出判决后,即交付执行。当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法制环境,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坚决打击刑事犯罪,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