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12
1. 假冒商标犯罪的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个人。对于单位犯假冒商标罪的情况,除了单位承担刑事责任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也将成为犯罪的主体。
2. 假冒商标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商标管理活动。
3. 假冒商标犯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存在故意,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不会影响犯罪的构成,但过失行为不构成犯罪。
4. 假冒商标犯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了假冒商标的行为。我国刑事法律对假冒商标行为进行了三次界定:
- 1979年《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界定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工商企业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行为。”
- 199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界定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 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与第二次界定相同。只有同时具备上述四个特征,才能构成假冒商标犯罪。
1.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品,情节严重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较大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巨大的,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将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相应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一直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假冒商标犯罪的侦查。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现在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假冒商标犯罪。